您好,欢迎访问南宁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0771-2285888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0-12-31 11:19     来源: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李金莲   

 

2020年12月29日,南宁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南宁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杨敏局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作通报。

据悉,南宁市大力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2018—2020)三年行动中,打造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有力、经营效益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南宁市新增了获认定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21个、市级示范区17个、县级示范区83个、乡级示范园314个、村级示范点1478个,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南宁市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南宁市通过推进示范区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改革升级、融合升级、效益升级,形成了“点—线—面”的战略布局,实现了“量—质—效”的提升发展。

南宁市通过对特色农业示范区做好强化顶层设计、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科学选点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的方式,升级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特优区和田园综合体。一方面以示范区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要素集成,“孵化”出了“南宁火龙果”、“南宁香蕉”、“横县甜玉米”、“武鸣沃柑”等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商标)认证,“鸣鸣果园”牌沃柑等52个品牌入选广西农产品品牌,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206.85亿元,成为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快速发展成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另一方面又以产学研相结合方式,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病虫害防控、生态循环种养、“微生物+”现代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推动精准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进一步在示范区集成应用,使示范区成了农业科技集成转化的“推广站”。同时,在开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示范区率先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探索出一个股份清晰、权责明确、适度规模、经营有道、风险可控、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开辟了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的“试验田”。使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达97%。示范区吸引了889家农业企业、1230家农民合作社、415家家庭农场参与建设。此外,还采取“产村互动、农旅融合”创建模式,统筹谋划、同步推进44个市级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让一批产业发展、村庄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业兴民富的新典型,成为南宁市乡村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通过将主导产业与县级“5+2”、村级“3+1”扶贫产业相结合,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产业,让农户成为示范区建设、治理贫困的参与主体和收益主体,拓宽了助农脱贫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累计实现经营收入85.40亿元,示范区核心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周边群众高20%以上。

南宁市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首府现代农业做强做优,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敏作通报

 

现场记者提问